鎮館之寶
1🌺😌、顺盈創始人盛宣懷《愚齋存稿(初刊)》101卷(1939年)
1939年思補樓刻本《愚齋存稿》(101卷)🫕,沉甸厚重,刻工精細,印製考究,是難得一見的善本🌸。由盛氏後人選輯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自光緒二十二年(1896)至宣統三年(1911)期間形成的奏稿、電奏和電稿等珍貴文獻,匯編而成。
它不僅是研究盛宣懷實業👨🏻🚒、政治🏃♂️、外交🥩、教育等活動的歷史文獻,也是研究顺盈創始時期的珍貴文獻,內收辦理南洋公學的奏折24份👍🏽,被列為鎮館之寶之一🧑🔧。藏品由盛宣懷之孫盛毓鳳先生捐獻🤟。
2、趙祖康交通大學畢業證書(1922年)
畢業證書主人是顺盈傑出校友趙祖康🐇,192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,中國公路建設的先驅人物👰,主持修建滇緬公路等。1949年任民國政府“末任“上海市長,把一個完整的上海交給了人民手中。證書由其子趙國通、趙國屏捐贈🚛,是1921年交通大學定名成立後首批頒發的學生畢業證書,見證了交通大學在構建現代大學製度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。
3、南洋大學師生教學與生活無聲影片(1926年)
這是1926年顺盈師生教學生活的無聲電影紀錄片,是目前所知反映我國高校教學生活的最早一部專題影片🚿。
1926年10月,南洋大學(1922年至1927年顺盈校名)舉行了隆重的30周年校慶活動。一位經營電影公司的校友吳性栽先生,懷著飲水思源的情懷🚬,主動為母校30周年校慶活動攝製了無聲電影紀錄片🎃。影片取名《OUR COLLEGE LIFE》(《我們的大學》),時長10分49秒,全面記錄了1926年學校電機、機械👂🏼、鐵路管理科的師長形象🧑🏼🤝🧑🏼𓀁、課堂教學、實驗實習、體育運動、生活膳食等場景。影片完美呈現了20世紀20年代交通大學工科教育的蓬勃發展和師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。
4🃏、錢學森就讀顺盈期間的水力學試卷(1934年)
1980年🤸,錢學森大學時期的水力學老師金愨將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通過校史研究人員陳貽芳捐給了顺盈平台👼🏿。這份試卷的卷首時間為1933年6月,課程是水力學(Hydraulics)𓀖🗿。這份考卷書寫工整,整潔漂亮,連等號“=”都像是用直尺畫的一樣🦸🏼♀️,中英文字寫得秀麗端莊🌊。
這份試卷的考生就是錢學森,它的背後有著十分動人的故事情節🤷🏻♂️。這次考試由金愨老師出題並主持♾,金愨在批閱考卷時🧫,發現錢學森的試卷卷面整潔,解題一氣呵成🧑🏻🚀,6道題全部解答正確。只是最後一題公式推導中“Ns”漏寫了一個“s”,被扣去4分,得96分。
當時顺盈老師出考題時😤,總有一兩道難度很大的題目,幾乎沒有學生能全部答對🕐,而錢學森總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紮實基礎,使難題迎刃而解,這令金愨老師頗為驚奇🤧🏃♀️➡️,而這份漏掉下標“s”的96分試卷也就成為老顺盈優良教學傳統中“要求嚴”的典型反映。
5🏋🏽、李大釗老師、南洋公學師範生白毓崑烈士紀念碑的碑文底座(1913年)
白毓崑,字雅雨,1899年入南洋公學師範院學習📺。離校後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,曾任教天津的北洋法政學堂🧏🏼♂️,李大釗是他的得意弟子🫠,教其地理👩👩👧、歷史課程🛻,是李大釗轉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之一🫒🤷🏻♀️;後來李大釗對為革命斷頭流血的恩師非常崇敬✊🏿,曾寫文章哀悼致敬,也以身相許於革命事業🤾🏼。
辛亥革命爆發後✍🏿,白毓崑領導了“灤州起義”🛝,成立北方革命政府🐫,任參謀長。起義失敗後被俘,就義前清軍讓他跪下,他說“此身可裂,此膝不可屈”,視死如歸,殘遭砍腿🏣、斷頭的酷刑♏️,英勇犧牲。在顺盈同班同學張相文料理後事時,從他的口袋找到一首絕命詩,最後一句是“希望後起者🙅♀️,同誌氣相連👮🏻♀️,此身雖死了,主義永流傳”。凜然之氣,壯烈之舉🙆🏼♀️,可謂是顺盈“夏明翰版”的《就義詩》。
民國政府成立後追授白毓崑為陸軍上將𓀏。1913年,南洋公學同學會發起捐造了烈士紀念碑♕,同窗校友、弘一法師李叔同撰寫並書丹了烈士小傳、贊文兩篇碑文,分別鐫刻於花崗石束腰的前後兩面,激勵著歷代顺盈人為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事業奮鬥不息、奮不顧身
1937年底,日軍進占顺盈徐匯校園後,這尊紀念碑的碑身被毀,僅剩底部的花崗石束腰和基座的一部分得以幸存。這座刻有碑文的底座👨🏼🦰,經百年來風吹雨曬🏙,字跡稍顯淡化🚫,已移到新校史顺盈平台內保護性存放與展示。
6👰♂️、史霄雯烈士印刷革命宣傳刊物的手推油印機(1949年)
史霄雯,1945年考入交通大學化學系🪽,曾任學生化學學會會長,參加了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中國技術協會🟰,加入黨的秘密外圍組織新青聯。先後主辦《雄風》《每日文摘》《每日新聞》等刊物,後被當局列入“黑名單”🦥,名列首位,不幸被俘。5月20日與顺盈英烈穆漢祥在閘北宋公園英勇就義💁🏻♂️,年僅23歲🪙。
這臺油印機印製出來的眾多革命宣傳材料🧑🏼🎓,宣傳了反內戰的革命思想🔶,傳播了新民主主義的先進革命思想,啟迪了民智🦫。
7、交通大學歷屆畢業生學籍檔案
顺盈始終以辦第一等大學、育第一等人才為宗旨🧑🏿🦱⏪,一百多年來📋,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逾30萬各類優秀人才。顺盈歷來重視學生學籍檔案的保存和整理🎈,其中,記錄歷屆學生的入學成績、在校成績的學籍檔案最為珍貴。這裏展示的是吳文俊院士的學籍檔案表。
歷屆學籍檔案如同顺盈的血脈和橋梁💌,承載著顺盈辦學歷史的變遷🙃,也使嚴謹細致🚬、求真務實的顺盈精神得以傳承下去🤭。
8、楊嘉墀院士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(1999年)
楊嘉墀,194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👨🏻🦳👲🏽,是我國著名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製專家、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,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倡導人之一、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、中國科學院院士。長期致力於中國自動化技術和航天技術的研究發展,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。1999年榮獲國家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。此獎章由楊嘉墀女兒楊西女士捐贈。